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充分挖掘利用广东乡村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乡村振兴实践成果,开展地情教育、思政教育。学“习”小队充分利用假期时间,先后前往广州市从化区钱岗村、宣星村、莲麻小镇,海珠区小洲村,增城区畲族村,清远市旗杆岭村等村落,通过走访村民与村落,进行实地考察调研,了解乡村当地产业发展情况及记录乡村传统文化。
学“习”小队在实地考察调研途中
追随先人足迹,体会钱岗村古风古韵
钱岗古村落位于太平镇钱岗村,始建于宋代,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比从化建县还早200多年,所以未有从化,先有钱岗。钱岗古村从建村至今,历经宋、元、明、清、民国等多个朝代,800多年来变化不大,保持了古而不拙、稳而不踞的古朴风貌。钱岗古村有四座门楼,九间书院,三座祠堂,四座更楼。村子外有—条“护村河”。古村内的巷子多又深,且迂回曲折,房舍、祠堂、棚厅、水池等一应俱全,是保存得较为完整的广府民居的典型代表。
钱岗古村中的古祠堂
行走在村落的街道里,村民们在忙着售卖当地特色农产品——糯米糍荔枝。满街的热闹与忙碌,虽然村民们行色匆匆,但也展露着开心的笑容。村民们也十分热情地送荔枝给队员们品尝,团队成员被村民们满满地幸福感包围着。通过实地考察调研,得知钱岗古村的特色农产品发展态势良好,有着较为完善的产业链、销售渠道等。
当地村民热情地送荔枝给队员们品尝
随后,在村民地指引下,实践团来到古村内的一座南宋陆氏族人的宗祠——广裕祠进行参观学习。据村民介绍,该祠堂与北京故宫同年修建的,至今已有近600年历史,它是全国唯一一座有五次重修年代记载的祠堂。
广裕祠中的陆秀夫像
走进青石巷,领略小洲村水乡文化
小洲村,古称“瀛洲”,中国传统村落,位于海珠区东南面,四面环水,形似小岛,村域面积为4.3平方千米。小洲村从元朝开村,明初简姓从河南新乡迁到小洲村聚居至今。小洲村保留了完整水乡格局,享有“北有周庄,南有瀛洲”之誉。村内有众多不可移动文化遗产,其中天后宫、玉虚宫、古桥、登灜古码头和岭南水网地带特有的“蚝壳屋”都体现了古时珠江入海口村落因水取材的历史遗证。小洲村是具有岭南水乡特色的古村寨,也是艺术家钟爱的栖居地,有小洲艺术村之称。值得一提的是,传说小洲的龙舟在南汉年间曾被封为“瀛洲飞龙”,因此只有小洲村的龙舟是撑黄底红边的旗帜。
小洲村内的特色村牌
小洲村的青石巷有巷深路窄的特点,走进村落深处就能看到拱桥、小舟、码头等水乡特色文化,无一不透露着浓厚的水乡文化气息。在途中,实践团成员发现了一家名为“东方理发店”的百年老店,店主热情地邀请团队成员进店参观各种颇具人文风情的收藏品。据悉,该店从清朝宣统元年开始创办,至今已有113年历史,据说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理发店。
村内的的特色拱桥——瀛桥
一家名为“东方理发店”的百年老店
历经山路十八弯,探索畲族村风情
在广州增城东部,罗浮山西贝麓,隐藏着一个鲜为人知的村落,已有600多年历史,至今保持着“质朴、自然、宁静、生态”的浓郁乡村风貌,也是广州地区唯一的少数民族聚居地—畲族村。
实践团从镇上进村里,先要通过一条“山路十八弯”的盘山公路才能进入到村落。身处畲族村,几乎能在各个角落发现有凤凰样式的图腾。据当地村民介绍,该图腾名字叫盘瓠图腾,始于原始社会,是后人为纪念始祖盘瓠而绘成。随后,实践团进入畲族民俗馆进行参观学习。从村民介绍得知增城区畲族村先民主要从湖南迁入,至今定居于畲族村的有盘、雷、耒三个姓氏,分居于吓水、通坑、榕树吓三条自然村,他们有独特的语言和服饰。
畲族村的姓氏一览图
畲族村自然环境优美、水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高,生态基础条件优越。有不少的游客慕名而来,当地特色农产品枇杷、荔枝等,以及枇杷酒、米酒、腐竹等农副产业,给村民带来了商机。但由于村落地处偏远,不少年轻人外出工作,村中大多为老人和留守儿童,当地小学也仅有5名学生,导致当地年轻劳动人口缺乏,特色产业发展较缓慢。但据悉,当地政府正在最大限度地保护民族特色、凸显民族风情,借助畲族民族风情体验农家美食、精品民宿等要素,推动畲族村的民俗文化、休闲农业、特色旅游融合发展,拓宽村民增收渠道,致力于将畲族村打造成为“最美乡村”。
当地文化与生活的写照载体——畲族壁画
学“习”小队深入各个村落,采用微视频、调研报告、摄影作品等多种形式,深入挖掘特色村落优秀文化,展示乡村振兴重大成果,进一步推动了岭南优秀文化赋能乡村发展,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学“习”小队全体成员的合照
上一条:我校荣获第九届“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乡村振兴专项)铜奖
下一条:我校举行2022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出征动员大会
【关闭】